第517章 受命于天,人皇当绝(2/2)
东伯侯姜文焕率先提议:“武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宜正大位,以安天下。”
众诸侯齐声附和,武王却再三推辞。
申公豹见状,劝道:“大王若不即位,天下诸侯必生乱心,百姓亦无依归。天命所归,大王不可固辞。”
武王最终同意,命周公旦筑坛祭天。
坛高三层,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设皇天后土之位,旁立山川社稷之神。
祭坛建成,武王设九龙饰席,大宴诸侯,君臣共乐。
这时,午门官启奏道:“外有商臣飞廉、恶来,在午门候旨。”
武王问申公豹道:“今商臣至此见孤,意欲何为?”
申公豹奏道:“飞廉、恶来,乃纣王之佞臣,前破纣之时,二奸隐匿。今见天下太平,至此欲惶惑陛下,希图爵禄耳。此等奸佞,岂可一日容之于天地间哉?但老臣有用他之处。陛下可宣入殿廷,俟老臣分付他,自有道理。”
武王从其言,命宣入殿前来。
左右将二臣引至丹墀,拜舞毕,口称:“亡国臣飞廉、恶来,愿陛下万岁!”
武王道:“二卿至此,有何所愿?”
飞廉奏道:“纣王不听忠言,荒淫酒色,以至社稷倾覆。臣闻大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真可驾尧轶舜,臣故不惜千里求见陛下,愿效犬马,倘蒙收录,得执鞭于左右,则臣之幸也。谨献金印,人皇剑,愿陛下容纳。”
申公豹道:“二位大夫在纣俱有忠诚,奈纣王不察,致有败亡之祸。今既归周,是弃暗投明,愿陛下当用二位大夫,正所谓舍玞珷而用美玉也。”
武王听国师之言,封飞廉、恶来为中大夫。
飞廉、恶来大喜,跪伏丹墀,双手高举鎏金剑匣。
那剑匣通体玄黑,匣面浮刻日月星辰之纹,甫一开启,便闻龙吟九霄,震得殿角铜铃叮当作响。
匣中躺着一柄青铜古剑,剑身铭刻“人皇”二字,每道笔锋皆似虬龙盘踞,隐隐有紫气升腾。
申公豹瞳孔微缩,暗运法目望去,只见剑脊中蛰伏着九道赤金龙影——正是人族气运所化的帝皇命格!
申公豹面上却不动声色,只轻捋长须道:“二位献此重器,可见赤诚。”
武王伸手欲接,指尖方触剑柄,穹顶忽炸惊雷。
但见人皇剑剧烈震颤,剑身迸出蛛网裂纹,九道龙影哀鸣着冲霄而起,却在半空遭无形天道枷锁绞杀,化作金雨纷扬而落。
剑柄处“人皇”二字寸寸崩解,最终只剩半截残刃,嗡鸣着插入白玉地砖。
殿内霎时死寂。
申公豹抬手掐指,卦象显示:“天命归周,人皇当绝”。
随后转身对神色怔忡的武王长揖道:“此乃天道示警。昔者人皇治世,与天地并立。然纣王无道,自绝人皇命格,而今剑断龙陨,正是昭告三界:今大王承天命,当以天子自居,自此人族再无人皇,唯有天子代天牧民。”
武王闻言,肃然道:“国师所言极是。孤既为天子,当以天命为重,行仁政以安天下。”
次日午时,众人齐聚朝歌城南三层玄坛。
底层按地煞之数铺七十二方青玉,中层列天罡阵列三十六根蟠龙柱,顶层中央矗立五色祭石,上刻“受命于天”四个太古雷纹。
申公豹披八卦仙衣,踏禹步登坛,袖中飞出三百六十道符箓,化作金甲神将镇守八方。
武王玄端冕旒,手持断裂的人皇剑拾级而上。
每踏一步,天穹便多现一颗星辰,待至坛顶,白日星现,北斗七星竟与太阳同辉!
申公豹掐诀念咒,残剑忽化流光没入祭石,顿时风雷大作,九霄之上浮现凌霄殿虚影,一道紫气垂落,在武王冕旒前凝成“天子”二字。
“礼成——”
申公豹声震九野,“自今日始,陛下承紫微敕命,掌人间山河。人族气运尽系天道,千秋万代,永为天子!”
话音方落,朝歌城地脉轰鸣,十二道黄金龙气破土而出,却在触及武王冕服时尽数化作飞灰,正是殷商图腾湮灭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