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扮麻匪(1/2)
李攸认为,以他现在的兵力和人望,在魏帝不宣布他是反贼的情况下,在益州听调不听宣是可行的。
但想要打进荆州甚至扬州去,就是痴人说梦了。所以,他决定,大力发展火药,以及相配套的发射方式。
而现在,他唯一把火药发射出去的办法,是通过投石机来投掷,并非常见的,通过炮管或枪管来发射。
这种方式,优点是简单易用,而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射程近,精度低。只要目标远一些,或小一点,炮队就将劳而无功。
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李攸找到池延年,与他商议铸造铁管的可能。
“想制造铁管,就需要模具,如此才能保证铁管是平直的。”池延年道。,“但铁管得是中空的,这模具,就很难做了。”
李攸想了想,觉得还是先造一个木质的出来试一试好。于是就取来木料,亲自动手去做。
他的想法是,先将木料切割成方形,然后再在中间挖出一大一小两个圆柱。
其中,大圆柱套着小圆柱,而两个圆柱的底部,都留有木料,并不挖穿。
“如果换成铁或铜制造,这两个圆柱的底部,就能承受铁水的高温。”李攸举着小木料道。
“可以是可以,只是,这铁管要多长?如果太长,以现有的工具,是挖不出这样长的圆筒的。”池延年又道。
李攸仔细一想,觉得池延年说得对,以现在的工艺水平,根本就铸造不出三尺长的铁管。
更别论,将火药装填进铁管后,这铁管能否承受火药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了。
而为了突破这技术瓶颈,李攸拟写了一份军书,重金招募经验丰富的铁匠和铜匠,以突破这一难题。
同时,李攸还找到虞正则,让他准备筹建一所学校,以便成体制地培养精通算术、水利、还有这火药的人才。
这一些,都是耗资巨大的项目,所幸益州多盐井,而由李攸发明的提炼技术,所提炼出来的盐,已经成了益州大户们愿意花费百金来买的奢侈品。
所以,李攸现在,并不差支持学堂建设的钱。
处理完火药的事务后,李攸召见了已在门外等候多时的刘习。
“将军,根据你的意思,向一众豪族传递了组建商会的意愿,结果发现,有一户姓王的,一直在从中作梗,所以许多豪门现在对着商会,都是观望态度。”
“这户姓王的豪强,是什么来头?”李攸狐疑道。
“跟朝中的文景升,还有亲戚关系。”刘习道,“他家有三座铁矿,六处盐井呢。”
李攸听了,冷冷一笑。
“他的盐或铁,都是走什么路出去的,又分别运往,什么地方?”
“盐,主要是在益州销售,走的陆路。铁,则是沿着水路,运到荆州、大蒙,甚至运到蜀道,再翻过秦岭,运到关中售卖。”
“这王家的生意,可做得挺大啊。”李攸笑道,“与大蒙和燕虏,都有交易,是真不怕死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