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朝中有奸臣(2/2)
这也是为什么,燕军能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里,完成集合到突破魏军的秦岭防线,再到占领汉中全境。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征调更多的军士,如果能有个十万人,我们就不怕了。”虞正则道。
“这是不可能的事。”刘定远立刻道,“汉中地狭,五万兵都养不活,更别论更多了。”
李攸见状,便在舆图上画了个圈道:“我们可以采用,多寨防守的策略。”
所谓的多寨防守,其实就是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时,制定的防守汉中的策略。
具体是,在连接汉中和关中的五条山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祁山道的汉中方向出口处,修筑营垒。
而在汉中的腹地南郑,集合重兵,再修建从南郑通往这五道的大路以及配套的烽燧和驿站。
如此一来,无论是在那条山道上,发现燕军入侵,消息都能在第一时间传回南郑。
而南郑的魏军主力在收到消息后,也能第一时间通过修建好的大路,抵达最需要支援的地方。
这种防御体系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将燕军困在秦岭山地之中,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来抵消燕军在人数上的优势。
而一旦燕军无法在第一时间突破狭窄的山路,进入汉中腹地,那他们将立刻面临粮草运输困难,无处安营,甚至难以轮换修整的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无论是单独拎出哪一个来,都足以将燕军的斗志,彻底击垮。
在听了李攸的解释之后,无论是刘定远还是虞正则都拍手称赞:“将军妙计也!”
于是,在这两人的协助下,李攸命工兵在南郑修筑了六座砖窑,全力生产红砖,以供修筑营垒之用。
除此之外,李攸还在这里修建了三座高炉,还有相配套的水排,以打造玄刀这种新兵器,还有以熟铁和钢为原料的众多更为坚固的军械。
一个月后,成都来信称,来自建康的使者已经抵达成都,要李攸立刻回成都接旨!
李攸和刘定远、虞正则两人商量后,便决定留下刘定远防守汉中,自己则和虞正则星夜兼程,赶回成都接旨。
然而,他们钢回到成都,见到使者,就脸色一变。
因为这使者并非重臣,而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翰林。而这圣旨的内容,更是欲抑先扬。
在一开始,李攸被魏帝夸赞立有大功,所以授予征南将军的印信,但职权和防区皆是不变。
紧接着,圣旨又说,卢兴有罪,需要押回建康审问,至于被俘的燕军,由于此时正值魏燕合约新立之际,所以该礼送出境。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张牛一听,再一看李攸脸色铁黑,登时暴怒,大声呵斥道。
“将军,此乃是圣旨啊!”翰林果然吓破了胆,慌忙道。
“是吗?”张牛单手摁着刀柄,“你且老实说,是不是朝中有奸臣,蒙蔽了圣人!这燕虏,入侵我国土,还烧杀抢掠,现在,竟还让我们礼送他们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