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两难自解(2/2)
“说得对,越州战乱初定,朝廷必有御史前来,可不能让他认为,我们是在恶意刁难越州士民。”
李攸当即签发军书,一是在遂安郡设立军用砖窑,大力生产砖块,用以修筑城防、烽燧和炮楼,二是在遂安设立军用打铁作坊,让池延年出任铸铁监,率领一众铁匠以灌钢法打造新式铁质军械,以充实越州的武库。
除此之外,李攸还亲自编写了一套《伤病救治条例》,里面着重规定,轻伤员要在左臂上缠上白布条,重伤员在左臂缠上黑布条。救治时遵从先轻伤后重伤的原则,救治的器具,伤员的被褥,衣物,必须定期清洗等等。
同时,刘定远和虞正则也编写了一项征兵计划,打算在遂安和东阳两郡,再征调四百丁壮从军,以充实军伍。
李攸一看这计划,就知道这两人也是干才,因为他们在计划中,罗列了三征四不征。
三征是:黑大壮实者征、目有精光者征,听从军令者征;四不征则是:痞子不征,混子不征,老油条不征,体力不支者不征。
这套标准已经与后世戚家军的征兵标准十分相似了,如果能落实,那必然是一支强军。
“唉。”但李攸看后,却是摇头叹息。
“校尉,可是有难处?”虞正则脸上登时有了些不悦,他毕竟年轻,没经历过多少挫折,因此可经不得太多的否定。
“无粮不聚兵啊。”李攸道,“先缓一缓,等刺史到任后,再商议征兵之事吧。”
他来越州不过大半月,就已经倒贴了七、八千贯钱,作为自己的三百亲兵,外加杜传宗那四百乡勇的军费了。
而如果想再招四百人,就得先与十公主商量一番,确定越州就是他们日后的基地,才好继续往里面贴钱,要不然,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这倒不是李攸私心重,而是越州官僚的表现,确实令他失望。别到时候,他费财费力在越州练出一支强兵来,而下任刺史、团练使,却还是一枪不开,就将越州拱手相送!那他不就成大傻子了吗?
“诺。”虞正则倍感失落地应了声,退到一边。
刘定远却又送上来一沓书信:“校尉,这几天,有不少遂安、东阳、信安、永嘉的郡兵来信,请求在校尉麾下听令。”
“难道他们现在不是我的麾下吗?”李攸一头雾水,他现在可是越州最高军事长官,越州哪个兵,不是他的部将?
“他们的意思是,想加入新军。”刘定远道。
李攸蹙眉:“为何?”
“因为在郡兵的行伍里,过得太苦。”刘定远低声道,“我们跟贼寇打了三场仗,新军不过阵亡十二人,伤不足二十人。可协助作战的遂安、东阳郡兵,还有临时招募的义勇,却伤亡惨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