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围点打援(五)(1/2)
第611章围点打援(五)
霍峻的长林军,说起来,麾下校尉官四人。
分别为楚国偏将军鲍隆,忠义校尉廖化,楚都尉王平,列校尉唐瞬。
满员编制为三万兵力,其中主战核心队伍,为重甲步兵。
都是配以重型板甲,拿着厚盾长枪,甚至其中还有霍峻所部,还有专门配置了三米半长的长枪部队,专门用来在狭窄地带,组成马其顿方阵以扼守要道。
另外,也有一些轻便攻城弩,小型投石器,重型黄弩等远程装备,配合重步兵杀敌。
可以说,霍峻统领的这支部队,就是专门用来结硬寨,打硬仗的部队。
虽然不擅长移动,但若是被长林军摆开了阵势,做好了防御准备,想要从他们这里突围出去,那也是千难万难。
此刻,韩德带着自己的四个儿子,还有荀粲集中起来的部队,约莫一万五千多人,冲出了曹军大营之后,稍作休息。
现在的楚军主力,精力都用在了被包围的曹军军营内部,他们这样突围出来的人,反而安全不少。
只有荀粲的心里十分紧张。
在他看来,楚军不追击自己,那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楚军觉得,自己这些人跑不掉,自己这些人,已经是他们手上的猎物了。
眼见韩家父子在那里傻乐,荀粲很明智的选择了沉默不语。
若是给这些人说明情况,他担心这些人都会一哄而散。
那时候,他可就再无生机了。
荀粲明白的很,这群人里面,就连韩德都有投降士颂的机会,但是自己的这个姓荀的,没有半点机会。
在士颂的必杀名单中,颍川荀家,已经是和曹魏绑定死了的。
杀光荀家人,掘光荀家坟,已经深入了每一个楚军之心。
与其被俘后被士颂虐杀,荀粲觉得,还不如自己自刎,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荀粲的催促下,韩德也知道再等下去,也等不到多少人了。
他们现在停留在军营外不远处,毕竟还是不安全。
很快,他便听从荀粲的建议,带着这一万多将士,开始撤退。
行走到第二天上午,在一处驰道路口,韩德所部,遇到了长林军的拦截。
因为前面没有准备好,居然是让曹洪带着重甲骑兵突围跑掉了,霍峻心里,很是不爽。
他一面和臧洪联系,合兵一处,直接向武关逼近,准备直接拿下武关,好给士颂交代。
另外嘛,霍峻直接让唐瞬带着三千重甲步兵,拦在了曹军败兵的必经之处。
这一次,唐瞬可以不用装了。
“是唐瞬。”
眼尖的曹军,很快就从旗号认出了面前拦路的部队,和统领的武将。
倒是韩瑛忽然来了斗志,提起自己的长刀就走到了韩德身边。
说道:“这霍峻本就是我手下败将,如今见我军大败后撤,想在这里捡便宜,好给士颂交差。”
“正好我带着一队人马冲过去,斩了唐瞬,冲破这支拦截部队。我们多少带着一些斩获,返回武关。等回了关中,也好有个交代?”
荀粲抬眼看去,对面的楚军,个个身披重甲,严阵以待,显然是一支军纪严明的强军。
再加上唐瞬的种种传闻,心思聪慧的他,很快就明白过来,先前所谓的不敌,多半是对面故意为之,好让自己这边掉以轻心,盲目进军。
此刻再战,对面必定会是拿出全力。
韩瑛这种心态,只怕是讨不得好处。
只是这一点,似乎只有他一个人想到了。
就连韩德,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儿子,上次能击败对方,这一次,一样还能再次击败对方,为自己冲出一条突围的通路。
韩德同意了韩瑛的请战,却根本没有想到,这是自己和自己长子,最后的对话了。
“败军之将,也敢拦路?”韩瑛大喝一声,提刀便冲。
这一边,唐瞬的嘴角微微上扬,看韩瑛的眼神,仿佛看一个死人。
“这人啊,决不能盲目自大,否则就是自己找死。”
罗老二站在军阵之中,他如今已经是军司马,领千人部队的身份,本不应该如此轻佻。
只是他身为唐瞬心腹,常年跟在唐瞬身边,唐瞬的实力,他或许是世上看得最为清楚的人了。
别说对面韩瑛这样的水准的将领,就算是黄忠,甘宁,徐晃,周泰这样的猛将。在他看来,只怕都未必是自家将军的对手。
真要生死相搏,唐瞬和这些猛将之间,胜负只怕也在五五之数。
“对面有过万部队,我们这边可只有三千人马,会不会让对面不少人跑掉。”罗老二身边,手持大斧的马元出声反问。
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这边三千人是否能抗住对面一万五六千人马的冲击。
他反而是在担心,自己这边的斩获会不会变少,会不会击溃对面之后,对面有一部分军士逃的太快,让他们杀不完。
唐瞬这支部队中,最后一个千人统领,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便是当年的射手小伍。
搭话道:“逃?他们怎逃?这里被我们堵住,他们想要西去,就必须再次绕路。”
“等饶过我们到了武关,只怕武关那边,早就被霍峻将军给围住了。一群败兵过去,不过是给霍峻将军送些功劳而已。更别说臧洪将军的部队,也一起过去了。”
“他们若是不向西北逃去武关,就只能南下进入南阳郡。”
“嘿嘿,现在整个荆北,追查曹魏逃兵,何其严苛。他们这些人南下,各地守军和新建民团眼里,就是一桩桩功勋。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嘿嘿,你们说来说去,那对面的这一万多人,岂非已经都是死人了?”
三人身后,便是当年重伤后,却因为大家念及旧情,留在军中为指导的老孙头,笑着打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