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圣天子 > 第310章 帝国教育与入学

第310章 帝国教育与入学(2/2)

目录

赵怡开口说道:"嗯,我丈夫在军队期间拿到了特区的户籍。两个孩子的落户地址应该是在东江地区,至于我的户籍则挂靠在老家,不过之前申请了特区户籍。材料申请报表已经通过,还差最后一关背调。"

帝国的户籍制度基本上在圣平年以前处于荒废阶段,天了新政以后似乎也是遗漏。这一方面基本上没有进行户籍制度相关的改革。帝国重点开发的几个地区进行了户籍再次整理工作,本地户籍者在本地购买和相关的资质是有登记证明的,可以享受一定的优待和补贴。

中年人闻言开口说道:"根据规定,本地户籍子女入学是按平常价收费,毕竟属于民政项目。非本地子女要出具无犯罪证明和资质证明和财产证明,通过之后由有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特批入学,当然费用会比本地子民女入籍要贵,当然也贵不到哪里去。王先生是退伍军官,并且还有几个荣誉的话,可以享受一定的优待,这个优待刚好把这个费用抵了,也就是说属于平抵。"

王顺签完关于人才引进资料和退伍军官身份的证明之后,中年人又抽出一张材料,开口说道:"写完这一张材料之后,孩子就可以正式入学。待会我们会对孩子进行面试嗯,孩子之前的成绩以及入读的学堂,请填写一下,过些时我们要去了解。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入学考。"

特区第一中级学堂,除了教室之外,设有医务室可以治疗一些小病,读书室,还有活动中心,操场,还有热水房。

一日三餐的话,是有包餐制度,一般情况下是提供的营养膳食费用呢,是以季度收费,一季度三到五两纹银。由于特区的主流家庭是以双职工为主,所以一般情况下,放学之后夫妻是很少有时间来看娃子的,所以学堂有托管服务嗯,辅导孩子写作业预习功课进行课外活动,营养和思政教育等,这个膳食计划呢,是一日三餐的伙食,还算可以以营养搭配均衡为主,并且还有特供牛奶。

王季安和王梦柔的入学考核结束之后,会现场批改进行成绩划分,然后进行分班制。

随后特区第一中级学堂学联会的干事过来了解情况,前面说过学联会类比学生会,但组织性是比两个部门强的青年会是附属组织之一。报考国立学府以及在政治上进入学联会是有明显优势的。你一句学联会的管辖权不在学堂,而是在地区的学生青年会组织,乃至于更上层的忠卫社组织。

王季安在以前的学堂,算是一个小官身。是学联会宣传干事。地方的配套系统没有搞好,一般的县城婆罗门还是搞传统教学,至于公办学堂这种玩意儿,也就只有新崛起的家庭和小康家庭会搞,王顺他们俩由于相关的比较强,所以也就没管那些直接把孩子送进公办学堂,算是学堂物链的顶层,因此,能被任命为学联会宣传干事。

目前,两人已经是原县城的学青年会预备干部材料,在两人搬家到这里之前,也已经传到特区组织青年人才选拔工作的工作,忠卫社部门,同时,中级学堂会有配套的课外活动进行一些兴趣培养,这个可不是像现在这样几乎属于空无状态,这个是明确有的,并且多半是孩子们后来的专业性选择,除了国立学府,顶尖学府之外,其他的是专业学堂迈进,一方面补助比较大,因为除了财政补贴之外,帝国的相关行业从业者和单位也会时不时的给学府堂进行这个补款。

材料和流程走完之后,两个孩子当天入学。领取书本书包和水杯。另外,学堂设有小卖部,可以卖一些文具和小吃食,价格呢?也是比较亲民的。

夫妻两人离开之后。王顺才想起来,今天通知要去城建局的忠卫社社组织报到并办理相关手续。赵怡还要去特区女子学堂报到。

特区女子学堂是少有的公办贵族院校,主要是针对达官贵人的女眷进行培养,还有设有成人科培养项目,除了正常化教学之外,还包括传统项目和淑女项目,以及一些高端项目培养。

女子学堂除了财政补贴之外,达官贵人和大型企业也会时不时的拨款,所以待遇方面甚至是比公办学堂更加好。

特区的女子学堂不进行公开的招生考试,而是小范围的以资质证明考试为主。不过,每年开学季会在特区范围内组织一次特区的女子学堂不进行公开的招生考试,而是小范围的以资质证明考试为主。不过,每年开学季会在特区范围内组织一次招生考试,前五名女生,可以全免入校。

女子学堂是开化学堂到高级学堂一贯制度,同时内部每年会有名额和指标可以免考。进入国立学府和专业化学堂。

赵怡去女子学堂办了后勤岗入职手续。又去学堂的巾帼会。女子学堂的不愧是公办的贵族院校,待遇是牛的一批,像赵怡这种打杂的后勤工,月资基本上可以顶过一个普通的一家三口一年的收入。(这还是帝国新政以来,民生有所调整,收入也有所提高。)

女子学堂配套的医馆和食堂,后勤工是可以免费试用的,同时住房,交通以及生活方面有补贴,还提供免费的豪华单人公寓。不过赵怡不需要,所以折算成补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