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从小欢喜走出去的大导演 > 第676章 一架从未起飞过的飞机

第676章 一架从未起飞过的飞机(1/2)

目录

“咔咔——哒哒哒——”

随着嘈杂的金属噪音响起,巨大的仓库大门缓缓升起。

陈锦年抬起手在面前挥了挥,试图驱散飘落的灰尘以及仓库内浑浊的空气。

“看样子,这里好像没什么人来过。”

“确实,自从集团改制组建后,研究所的库房就基本上废弃了,除了每年审计时会对仓库内产品进行清点外,平时只有几名保管员会定期检查。”

负责接待他们的园区经理梁竟成解释完,从助手的手里接过手电筒,走在前边引路。

“陈老师,你们要的飞机就在里面。”

陈锦年和王一鸣对视一眼,赶紧跟上梁竟成的脚步。

和他们在路上的预想的不同,这间仓库明显不是专门用来存放飞机的机库,映入眼帘的全是两三层楼高的货架,上面堆放着用木板订成的箱子,至于里面存放的是什么,受限于仓库内昏暗的光线,瞧的并不真切。

几分钟后,穿过货架区,来到一片开阔的空地,梁竟成打开手电筒,照向前方用蒙布遮盖的一架飞机,缓缓说道:“它就是你们要的找的战斗机,强六。”

“强六?我没听说过部队有这个型号的飞机。”王一鸣发出一声疑问。

“你当过兵。”梁竟成转过身看向王一鸣。

“在兰州待过五年。”

“难怪了。”梁竟成笑了笑,接着转回身看向飞机,眼睛充满了年轻时的记忆,“强六,确实没有服役过,因为它一架研制成功却又从来没上过天空的战斗机。”

“成功但没上过天,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陈锦年诧异的问道。

“不矛盾,因为强六的技术论证、子技术论证和整体的设计布局均以完善,只要能装上发动机,验证可变后掠翼的控制系统,这架飞机就可以进去量产阶段,只是可惜了,涡扇六的技术指标对当时我们太难了,前后耗时二十年,还是无法满足强六、歼九和歼十三的提出的技术指标,最终涡扇六和三架飞机在八十年代末全部下马。”

梁竟成叹了口气,“这也是陆老的遗憾,他终究也没能看到强六起飞的那一天。”

随后,他挥挥手,示意几位仓库的保管员将蒙布掀开。

在几位保管员忙碌的过程中,陈锦年继续问道:“为什么要用一台发动机匹配三款型号的飞机,每个型号单独匹配一台发动机不行吗。”

“不行,我们当时没有那么多资金也没有那么多人力,能够像苏联那样专机专用,只为强六这一款对地支援战斗轰炸机来定做一款发动机,有些得不偿失了,并且相比较强击机,定于为高空高速的歼九其实更加急迫。”

梁竟成看向陈锦年,“你们还年轻,根本不知道刚建国后的三十年,我们面对的究竟是如何危险的境地,领海上有外国的军舰在耀武扬威,领空上有大量的间谍侦察机在高空旁若无人的偷拍,没有高空飞机,我们即使能发现间谍侦察机也打不下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在我们头顶上晃悠。”

在两人说话的过程中,厚重的蒙布已经掀开,露出深藏多年的庐山真面目。

标志性的长尖的机头,看上去就是和强五如出一辙的苏式风格,只不过和强五的双侧进气道不同,强六采用的是和歼十同款的腹部进气设计,修长的进气道一直延伸到弹药仓的位置。

当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一对可变后掠翼飞机,独特的机械质感,让它以一众的固定翼飞机中显的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