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新身份,甲长(1/2)
刚回到家,外面瓢泼似的大雨便下了起来。
“轩哥儿,没淋湿吧?”
宋轩和猪宝儿抖了抖身上的水珠儿。
“不妨事,路上瞧着要变天,幸亏走得快。”
蝴蝶则是很勤快地烧水给二人擦脸。
“轩哥儿,军营里派人给你送东西来了,叫你明日去杨家屯二堡报道。”
“杨家屯二堡?”
宋轩似乎记起来了。
长兴及附近府县,位置位于大夏北境边关,景物十分有特别。
少数地方也有似江南之地的秀美,但大多数地方,仍是具有北境独有的特色。
以武阳山为首的山脉连绵不绝,县城外是莽莽苍苍的大地。
平原上树木稀稀拉拉,偶尔可见一些堡垒村庄。
萧瑟秋风一起,给人一种苍凉和广袤的感觉。
北境本就缺水,常年干旱。
近些年又逢天灾,庄稼往往颗粒无收。
不过长兴等县所组成的燕北府,却被人称作北方的沃野粮仓。
关键便是发自于武阳山南面高山的这条泗水河。
河流沿着武阳山脉缓缓往东北走,灌溉了一路的田地。
朝廷供养大军困难,常常半年发不起饷米。
戚大帅上任后,致力于军队改革,着力实现自给自足。
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才把蛮子彻底赶出关外。
接着率大军亲自驻守此处,其重要原因就是要守住这一片沃野。
在蛮子未被赶出关外之前,朝廷在燕北府采取的策略便是墩、台、堡、屯据点策略。
每三五里设墩或台、每十五墩设堡,每五堡设屯,以屯拱卫县衙。
宋轩也是吸收询问了许久,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
墩就相当于烽火台,起瞭望作用。
每发现敌情,便燃起狼烟,警示敌情。
百姓看见了,便快速躲进‘堡’内。
说是‘堡’,实际上算是一座小城。
离大湾村最近的市集,孙神医医馆所在的那几条街道,原先便是一个‘堡’。
为便于管理,朝廷将几个,一般是五个堡设做一个屯,专门派官员管理。
而县城外的屯与屯连接,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拱卫着县衙。
这个政策据说是一个落魄书生提出的,没想到最后还真凭借这个政策使得燕北之地虽常年被敌人袭扰,却不置于完全沦落。
后来戚文祥率大军将蛮子赶出关外,大军据长城与武阳山脉之险防守,保了燕北府近二十年的太平了。
慢慢的,关内的墩、台、堡、屯等便渐渐废弃。
芸兰说的‘杨家屯二堡’,便是众多堡之一。
只不过,为何突然叫他去那里报道呢?
宋轩看了看放在桌上的东西。
一件破旧的红袢袄,一双旧的红袄鞋,一块代表他身份的腰牌。
腰牌乃是木头制成的,正面刻着‘阵卒新兵宋轩’,左侧磕着‘戚五营卫勇玖佰伍拾肆号’。
背面则是注意事项,‘凡兵卒必悬此牌,无牌按律论罪。不可外借,借者与借与者罪同。’
这是大夏军营兵卒的重要身份凭证,可不敢遗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