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昌全陷入两难,晓阳给出良策(2/2)
汽车缓缓停下,稳稳地停在路边。没等郑红旗上前开车门,齐永林就主动伸手推开了车门,动作干净利落,随后和胡晓云一同下了车。齐永林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众人,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说道:“红旗啊,你这阵仗,简直是按照接待市委书记、市长的高规格来迎接我这个特别顾问呐。”
郑红旗赶忙迎上前,脸上满是敬重,说道:“齐市长,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友福同志和晓阳同志也都坚持要到县界的位置迎接您啊。”
齐永林爽朗地笑了笑,转头看向友福和晓阳,目光中带着几分温和与俩人握了握手,说道:“今天怎么安排的。”
郑红旗微微一愣,随即说道:“领导,按照原定议程,咱们是先到县政府,好好讨论一下联营公司的事情,然后下午去高粱红酒厂。”
齐永林摆了摆手道:“联营公司的事儿,我们在车上讨论,没必要非得去会议室正儿八经地谈。晓云同志和晓阳同志之前已经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沟通。相较之下,我现在更担心高粱红酒厂的问题,得赶紧去看看。”
郑红旗听后,马上扭头对友福和晓阳安排临时改变行程。俩人则快步走向前面的开道车,坐了进去。一时间,车队迅速调整方向,朝着安平乡高粱红酒厂的方向驶去。
宋清仁临时调整到了其他车上,齐永林坐在车内,看着旁边坐着的郑红旗,再瞧瞧前面的胡晓云,思绪不禁飘回到过去。当年他在计划委员会当主任的时候,也经常是胡晓云和郑红旗陪着自己出差。
汽车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新闻:“三北防护林建设,1991年力争完成造林任务300万公顷,大力提升林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保护农田和水土资源,让森林蓄积量显着增加。”
此刻,汽车上的齐永林没有丝毫拖沓,眼神坚定,直接拍板定了40%的合作方案。郑红旗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刚刚友福晓阳三人还在反复权衡,最高的期望值才是35%,最低是30%。谁能想到齐永林如此干脆,一开口就确定了40%的比例,这让郑红旗内心涌起一股暖流。
在安平乡高粮食红酒厂,只见县委常委、安平乡党委书记罗至清,乡长展志齐,李正阳,还有孙向东、孙向菊、高春梅等人早已在酒厂广场上等候。旁边七八个工人正拿着扫帚,在风沙中艰难地清扫着地面。
罗至清抬手看了看手表,眉头紧紧皱起,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说道:“这是怎么回事?昨天就三令五申交代了,今天领导要来,怎么地面还是这么脏?展乡长,昨天会上我可是清清楚楚把这事儿安排给你了,有些工作得抓紧落实,不能光布置不检查!”
罗至清是以统战部部长的身份兼任安平乡党委书记的,他曾是市委统战部的办公室主任。到了安平乡之后,脾气比以前大了不少。当然,他也有发脾气的底气,毕竟现在的市委常委、秘书长郭致远,曾经是他的老领导,在背后给予他不少支持。
展志齐满脸无奈,高春梅解释道:“今天一大早展乡长专程来了一趟高粱红酒厂,当时风刮得正猛,地面上全是被风吹来的垃圾。我们本以为领导下午才到,想着等风停了,再把地彻底清扫干净,没想到市里领导行程提前,改成上午就来了。”
罗至清听完,心中的怒火更旺了,继续说道:“齐市长以前可是市政府的一把手,如今虽说在东投集团任职,但红旗书记特意陪着您前来。你们看看咱们这酒厂,一片狼藉,领导看到了,会觉得我们对接待工作极不重视!”
展志齐作为曾经刘乾坤的秘书,在平安县也算是有些人脉,但在罗至清跟前,也是说不起硬话,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声音中带着一丝愧疚:“罗书记,都怪我考虑不周。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来了两次,昨晚上下雨,今天又刮风。哪能料到,领导来得这么早。”
罗至清的眉头紧皱,提高音量,严肃地说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们得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遇到突发情况,就得灵活处理,不能死板地按原计划行事!”
孙向菊身为酒厂书记,见场面有些失控,赶忙转身,对着旁边的工人急切地喊道:“大伙手脚都麻利点,加快速度扫,领导再有十分钟就到了。”
众人手忙脚乱地挥动着扫帚,在风沙中与时间赛跑。就在汽车缓缓驶入大门的那一刻,终于将地上的垃圾都扫到了墙边上。这春天的风,总是这般无情,尤其是此时,北风裹挟着沙尘,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铺天盖地,气势汹汹。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尘土味道,风稍大些,尘土便肆意飞舞,整个天空都被沙尘染成了昏黄的颜色,仿佛世界都被这沙尘笼罩,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齐永林推开车门,稳步下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与众人一一握手。可沙尘愈发肆虐,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掩埋。孙向东实在受不了这沙尘的侵袭,赶忙掏出手纸,用力擤了一把鼻涕,原本洁白的纸瞬间变得浑浊不堪。胡晓云与晓阳戴着口罩,在这漫天沙尘中,口罩也只能起到些许阻挡作用。齐永林抬手一挥,声音沉稳地说道:“这沙尘太大了,企业参观先取消,咱们直接去会议室谈正事。”
走进会议室,齐永林走到主位前,身姿挺正襟危坐。他先是目光扫视一圈众人,简单清晰地介绍了一下此行的背景和目的。随后,目光定格在孙向东身上,眼神中带着鼓励与期待,和蔼地说道:“向东同志,咱们也算打过交道了。这酒厂能不能推出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白酒种类,关键就看你的本事了。过去这两个月,实验进展得如何,有啥成果没有?”
孙向东微微低下头,面露难色,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齐市长,不瞒您说,我学历不高,水平有限。咱这高粱红酒能有现在这口感,从祖上几代开始做酒,就一直遵循这个秘方,每一道工序都有标准,错一步就不行。让我搞改造升级,把品质提高或者降低,我前前后后尝试了几十种方法,可就是没办法保证酒品的稳定性。”
齐永林微微点头,目光紧紧盯着孙向东,追问道:“你的意思是,这款白酒只能保持现在这一种口味,没法调整了?”
孙向东双手一摊,满脸无奈,苦笑着说道:“是啊,就这一种。只要不按既定程序操作,不管是添加其他粮食,还是减少一道工序,那酒的口感就会变得极差,根本没法喝。要说做低端酒,勉强还能试试,可高端酒,我实在是无能为力,现在这款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最好水平了。”
齐永林环顾四周,目光从每一个人脸上扫过,神情认真地说道:“就当下的市场形势而言,一款酒想要同时打开高端和低端市场,难度极大。咱这酒定价不高不低,普通老百姓想喝,又觉得价格偏贵;高端饭局呢,又觉得这酒档次不够,看不上。所以,针对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必须推出三款不同的酒。啊,你们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郑红旗伸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微微摇头,苦笑着说道:“对于造酒这行,我真是一窍不通,实在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孙友福也跟着连连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同样是毫无头绪。齐永林见状,将目光转向胡晓云,说道:“晓云,你来说说看。”
胡晓云尴尬地笑了笑,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说道:“领导,您让我谈卖酒,我还能说上几句,可聊造酒,我真的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啊,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
齐永林又将目光投向乡里的几个同志,诚恳地问道:“对面乡镇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你们对这事儿啊,怎么看?”
罗至清赶忙坐直身子,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说道:“齐市长,我提个不太成熟的建议。咱们能不能从其他地方采购一些酒,重新包装一下,当作咱们高粱红酒厂的低端酒推向市场?”
他的话还没说完,孙向东就急得道:“哎呀,罗书记,您要是不懂这行,就跟其他人一样先别发言嘛。这样做,会砸了咱们酒厂的招牌。”
罗至清听完,脸“唰”地一下变得通红,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坐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齐永林的心态已经比当市长的时候平和多了,赶忙笑着打圆场,说道:“哎,虽说这主意不太符合咱们酒厂的长远发展,但也算是一种思路嘛。大家都畅所欲言,别怕说错,多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接着,齐永林又看向展志齐,说道:“小展乡长是吧,你也谈谈你的想法。”
展志齐赶忙连连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窘迫,说道:“齐市长,在这事儿上,一点主意都没有。”
齐永林微微叹了口气,轻轻拍了下桌子,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志们啊,我考虑这个问题,可不是杞人忧天。大家也都看到了,上级一直在强调市场竞争。说不定哪天,全国各地的白酒品牌都会涌入咱们这儿,到时候白酒市场的竞争会达到白热化程度。要是咱们高粱红酒没有品类上的差异化优势,仅靠这一个单品去参与竞争,我真的非常担心它的未来,咱们必须得未雨绸缪啊。”
就在这时,晓阳微微探了探头,身子往前倾了倾,小心翼翼地说道:“齐市长,我也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看看是否可行。”
齐永林点了点头,鼓励道:“好啊,有想法就大胆说出来,集思广益,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晓阳看向孙向东,眼中带着一丝疑惑,问道:“向东,我有个疑问。为啥存放时间久一点的老坛酒,味道就会更好一些呢?”
孙向东耐心地解释道:“哎呀,其实酒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放的时间长了,经过沉淀,口感就会变得更加柔和醇厚。举个例子,咱们现在喝的酒,都是存放了半年以上的。为啥新厂建立后,生产了不少酒,可产能一直上不去呢?就是因为这些基酒都得先放一放,让它慢慢发酵、陈化。刚酿出来的基酒,口感辛辣刺激,不好入口。”
晓阳接着追问道:“那咱们能不能这样,同一款酒,按照不同的存放年限来进行品牌分类呢?比如说,新出的酒,就叫高粱红新酒;存放三年的,叫高粱红三年;存放五年的,叫高粱红五年,这在酒品上能不能做到差异化?”
听到这儿,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部聚焦到晓阳身上,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的大脑都开始飞速运转,思考着这个全新的思路。就在这时,郑红旗突然一拍桌子,略显兴奋的道:“哎!晓阳同志,你这个办法我认为可行啊!孙向东,我问你,新酒、三年酒和五年酒,口感是不是真的有明显变化?”
孙向东斩钉截铁地回答:“那肯定啊!只要是纯粮酿造,密封保存得当,白酒都是越陈越香,口感差异非常明显。”
郑红旗转头看向齐永林,说道:“齐市长,您看,晓阳这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新局面。咱们可以再深入研究研究,进一步完善这个方案。”
齐永林对这个思路也十分认可,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说道:“嗯,确实不错,最起码把我们的思路拓宽了嘛。如果可行,这个会开的及时啊,正好为未来三到五年的竞争做了准备,依我看啊,一年的酒就叫高粱红新酿,突出新鲜口感;三年的叫三年陈酿嘛,体现出时间沉淀的韵味嘛;五年的叫五年陈酿,体现醇厚的品质。”说完,齐永林转头看向晓阳,不紧不慢笑着问道:“晓阳啊,你觉得我起的这名字,比你说的三年新、五年新相比,那个好一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