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秦封的猜测(2/2)
这件大事同样有一首千古名传的诗留在了后世,这让后世的人每每读到就想起一名特殊的民族英雄来。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不第后赋菊”可是黄朝打破门阀士族十分霸气的一首诗。
要知道当秦封读到这首诗时,也不禁唏嘘不已。
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最让秦封唏嘘的是黄巢一共参加了三次科举,每次的落榜黄巢都认为是自己的才情不够,从来都没有想过是门阀士族的垄断才让自己落榜的。
黄巢,史书上说他是盐贩子的后代,文武双全,连续参加唐朝科考三次,两次文考,一次武考,武考好不容易拿下武状元,却因为唐僖宗见到他时,说他长得太丑,直接“丑拒”!黄巢已经到手的武状元就这样硬生生被夺回去了。(这段像极了唐玄宗时期的钟馗,但不同的是,钟馗听完唐玄宗说他丑,直接撞上大殿柱子而后封神,黄巢选择忍气吞声)
离开皇宫后,黄巢很气愤,很气愤,很气愤,于是就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意思是说,你们别得意,我黄巢,迟早会回来的。
6年后,也就是公元881年(也有说公元880年),黄巢做到了。
不仅他一个人做到了,而且带着他麾下的60万大军,以及这60万大军的家属亲戚朋友们一起做到了。
黄巢起义的主观原因,我觉得是黄巢对这个李唐王朝彻底失望了。
你想想,黄巢,五岁就能作诗,这可是唐代优秀文人标配;而且喜欢骑马射箭,习武侠游,好与江湖人士结交,这是唐代侠客性格。
这种文武双全的天赋,年轻时立志要报效朝廷的!
可惜,连考三次,第三次都板上钉钉的武状元了,最后仍是被唐僖宗以丑为名,硬生生把这根擎天白玉柱给丑据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仅仅是如果,唐僖宗录用了黄巢,并封他个官,他会不会成为唐僖宗的郭子仪呢?
只可惜唐僖宗没有录用黄巢!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到,那时唐王朝的科举,从上到下几乎都烂透了,文考不看文才看关系,武考不看武功看颜值!
这可是唐太宗后人唐僖宗自己堵死了文武双全的擎天柱报效国家的路啊。
只是,当时的黄巢,除了很气愤外,就剩下无奈了,人家皇帝说我黄巢丑不想要,但我黄巢还是要活下去的。
自己“惊风雨”的文才和实打实的功夫决不能埋没了,而且家里的事业还要有人继承啊,于是就回家继承家业,开始做私盐生意。
然而,唐王朝把黄巢武状元这扇门关闭的同时,又关闭了另一扇门。
那个时候,唐朝国库已然空虚,朝廷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充盈国库,于是就开始了盐政改革,说白了,就是私盐买卖不要再做了,以后盐业的买卖,朝廷和地方就统一管理了,统一生产,统一分销。
以前朝廷吃肉,私盐贩子喝汤的局面,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