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荒野大镖客之西部立国 > 第295章 鸦片与铀

第295章 鸦片与铀(2/2)

目录

邓为瑜的脸色霎时惨白。她猛地抢过周路手中的汤碗,汤汁泼洒在青砖地上,溅湿了她绣着兰草的布鞋。\"我...我不知道...\"她的声音细如蚊呐,手指死死抠着碗沿,指节泛白。

周路见状,急忙伸手握住邓为瑜颤抖的手腕。少女的手冰凉得吓人,指尖还在不受控制地轻颤。

\"无妨的,\"他放柔了声音,指腹轻轻摩挲着她那颤抖的小手,\"你也是一片好心。\"

邓为瑜咬着下唇不说话,睫毛上挂着细小的泪珠,在阳下折射出脆弱的光芒。地上泼洒的汤药缓缓蔓延,浸湿了周路垂落的被角。

伊莎贝尔忽然上前一步,裙摆扫过地上的药渍,脸上浮现出胜券在握的微笑:\"幸好我在马车上还准备了铀盐补品,特意为周先生准备的。\"

\"铀?!\"周路瞳孔地震,声音都变了调。他猛地撑起身子,肋下的伤口传来一阵剧痛也顾不得了。

\"对呀,\"伊莎贝尔歪了歪头,珍珠耳坠在不住晃动,\"这可是最新式的科学补品,上流社会都在用呢。\"她得意地抚了抚鬓发,\"花了我不少功夫才弄到的,比黄金还贵三倍。\"

周路死死盯着她湛蓝的眼睛,声音发紧:\"你确定是铀?U-R-A-N-I-U-那个铀?\"

\"当然。\"

\"好家伙...\"周路倒吸一口凉气,直呼好家伙,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位更是重量级。

铀作为补品的历史堪称一部交织着科学蒙昧与商业狂热的荒诞史诗。这段始于18世纪末的奇特历程,折射出人类在认知自然过程中的曲折与代价。

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从沥青铀矿中首次分离出铀元素时,恐怕不会想到这个灰黑色的金属会在未来百年间被奉为\"健康圣品\"。1840年代,德国医生们注意到硝酸铀酰能暂时缓解糖尿病症状——这实则是肾脏受损的表现,却阴差阳错地开启了铀的\"药用\"时代。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温泉疗养的盛行,捷克雅希莫夫、法国维希等含铀矿泉声名鹊起,富人们趋之若鹜地浸泡在含铀温泉中,相信这能治愈风湿、痛风等顽疾。

进入镀金时代,铀补品迎来全盛期。1886年德国推出的\"健康女神\"铀酒,将硝酸铀酰掺入红酒,宣称能\"补血养颜\";英国药房里陈列着包装精美的铀盐片剂,广告单上印着面色红润的绅士淑女;瑞士钟表匠甚至打造出镶铀怀表,声称贴身佩戴可\"增强元气\"。最讽刺的是,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奖后,放射性热潮席卷欧美,铀制品竟被冠以\"科学圣品\"的光环——Ldt公司推出含铀巧克力,德国药企研制铀香烟,巴黎美容院提供铀矿泥面膜,纽约百货公司橱窗里展示着家用铀辐射器。

这段疯狂历史背后,是商业资本对科学蒙昧期的精准利用。尽管1897年铀的放射性已被发现,1901年《柳叶刀》就刊载过铀中毒案例,但在利益驱动下,相关警告被刻意忽视。直到1940年代,随着曼哈顿计划的开展和辐射病理学研究深入,铀的致命性才被广泛认知。如今回望这段历史,那些泛黄的广告传单上\"包治百病\"的承诺,与铀中毒患者骨瘦如柴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成为科学启蒙进程中最发人深省的注脚。

邓为瑜茫然地眨着泪眼:\"铀...铀盐是什么?比鸦片还厉害吗?\"

周路猛地转向伊莎贝尔,眼神锐利如刀:\"你没吃过那玩意吧?\"声音里是掩不住的紧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