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北海的惬意生活(2/2)
老牧民的口音很是急促,不住用双手比划着,年轻的翻译便将他的话翻译成众人能够听懂的汉语。
虞允文便决定去骨厄剌水的出海口看一看,据他所知,北海的北侧或许有中原人曾经去过,但从未在任何史料记载出现,他深信自己若能去骨厄剌水那里,肯定能够在史书中提上一句。
这就是青史留名的大光荣啊!虞允文激动了起来,然后他注意到,跟随自己前来的官吏们,一个个都很热切。
大家都是读书人,都知晓北海以北的情况,从来没有在史书详细记录过,那么我们就将是第一批抵达那里的中原人!
虞允文询问了许多,他又爬上马车车厢顶部遥望,只觉得北海实在太宽阔了,一眼望不到边际,初夏的水鸟已经云集,天空布满了盘旋的黑点。
“北海每年九月即冰封,至十二月海面结冰,厚可达四尺余,有使鹿部驾鹿车往来,毫无阻碍。及春三月,冰雪始消融,至七月,海水转暖。其海多热泉,此地牧人多以热泉盥洗、煮食。又海上多海怪,短吻肥身,有鳍,面似鼠而多须,其声呕哑嘲哳,善凿冰洞,食之不饥!”
虞允文将他看到以及打听到的有关北海的信息都记录了下来,还特意询问,牧民所言的海怪能吃否。
牧民所说的海怪,其实就是贝加尔海豹,老牧民当即表示,海怪难捉,不过肉质还行,味道还不错,吃一顿顶三顿。
于是虞允文写着写着,文风就朝着《山海经》的方向去了。
要在色楞格水入海口修建苏武祠,虞允文便在北海南岸多停留了几个月。因为按照本地牧民的说法,要等到七月时,海水转暖,那时候才方便继续坐船北行。
虞允文便多了许多机会,近距离观测牧民口中的那些海怪。
随行的官吏、士兵们也看到了海怪的模样,都觉得这怪物也没什么杀伤力啊,看它们圆滚滚的肚皮,肯定存了一肚子的脂油,若是烤来必然好吃的紧!
都是吃货,于是一群人说干就干,通过数日的观察,摸清了海怪的脾性,便设了陷阱,果真逮到了一头。
北海附近生活的牧民本就不多,人迹罕至,所以海怪也不怕人,只是充满了好奇与警惕。
虞允文便举办了一次篝火晚会,邀请了附近生活的那个小部落百姓一起参与,他觉得这海怪果然烤起来好吃,肉质肥美,只可惜离中原太远了,不能捉几头送到京师,也让同样爱吃的皇帝品尝一回。
虞允文并不担心安全问题,朝廷给他派了三百名汉军骑兵一路护送,随行人等不过百余人,这三百汉骑,屠灭一个小部落都绰绰有余了。
而且郝思文就在附近,哪个没长脑子的乱贼,会起主意要来偷袭自己?
虞允文在北海之南的惬意生活就此开始了,他留下随行的军官负责指挥修建苏武祠,朝廷会从漠北方向运送砖石,他则继续勘察注入北海的各条河流,并将北海南部的大致轮廓描绘了出来。
包括虞允文在内的、前来北海的所有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眼下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为后世华夏儿女们又留下了一个“自古以来”的强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