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骁波要来上半年班(2/2)
当时的阿诗玛质量上乘,属于高档货。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地,莫名其妙就退出了市场。至于红塔山据烟民说越来越难抽,最后变成了廉价的口粮烟。
《黄果树》是今年才推出市场的新烟,很受市场追捧,价格已经赶上了红塔山。
王骁波的文章诙谐恶搞,但平时因为长相凶恶,大家都有点怕他。久而久之,他也变得严肃。和孙朝阳混熟后,他恢复了风趣幽默的本性。
孙朝阳:“你还讹上我了,真有点后悔让你进评委会。骁波,烟你不能白抽,平时没事的时候过来坐班吧。”
王骁波:“我要写稿赚钱的。”
孙朝阳:“你也可以来编辑部写稿子啊,这里人多,热闹。一个人闷家里,非弄出抑郁不可。你写累了,再帮我们看看稿子,跟作者沟通沟通,给你开一份薪水。”
一个杂志要想办好,收到足够适量的稿件,需要有名作家坐镇,才能引来志同道合者。比如西安的《延河》杂志,很多作家投稿都是奔着编辑陆遥和贾平凹去的。
所谓,有了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
孙朝阳和王骁波就是《中国散文》的两棵梧桐树。
王骁波点点头:“确实,拿了你们的评审费,确实应该过来干活。还好我这段时间有空,如果再晚上半年,还真来不了。”
孙朝阳听他话中有话,忙问再晚半年又怎么了?
王骁波道,他是公派留学生,现在在匹兹堡那边的硕士文凭已经到手,按照道理要回来等候国家安排工作。前番去问,相关部门回答说,工作的问题没多大问题。到七月份的时候,和应届大学生一起分配。大概会去北大社会学所当讲师,教书育人。
孙朝阳笑道:“有稳定工作是好事,而且教师又受人尊敬,不错,不错。”
王骁波摇头:“就是工资太低,几十块钱一个月,我现在写几千字就有了。”
孙朝阳:“也不能这么说,说不定以后工资就涨了呢。”
王骁波:“我是职业作家,正要趁年轻多写点稿子,当讲师太耽误事儿。”
孙朝阳:“闭门造车要不得,作家还是要多接触社会,所谓工夫在诗外。”
不管怎么说,王骁波参加评委,要在编辑部和自己共事小半年,孙朝阳心中还是很高兴的,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
王骁波拿了孙朝阳的烟下班回家,孙朝阳也要走。明天就是年三十,也不知道家里的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财务就跑过来说,周宗阳去他原单位那边拉的赞助过来了,总计人民币两万块。
孙朝阳倒是吃了一惊,对周宗阳刮目相看,这鸟人打秋风能够打来这么一笔巨款,也是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