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 第1579章 杨彪出场

第1579章 杨彪出场(1/2)

目录

在杨修走后,张富想了一下,又派人回到成都,准备调遣来两个工部官吏过来洛阳。修建太子宫殿这种大事,还是找人监督一下吧,杨修可能不会太贪图小利,但是不能保证杨家所有人都不会这样啊?

张富现在愈发享受跟杨修或者说杨家博弈的快感了:他知道杨家要做什么,因为特殊情况,也会同意杨家的提议,但是需要增加几个附加条件才能同意,然后还需要派人盯着!反正不能你杨家说什么我就是什么,那岂不是被你们拿捏了吗?

这就是杨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前因后果,他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大事做,肯定没办法再去担任长安考场的监考了。但杨修准确来说杨家依旧不死心,这次出马的是一直在长安不动声色的杨彪!

杨彪亲自赶到洛阳,跟太子说了一番话,大致意思就是自己这么多年承蒙蜀国皇帝厚爱,一直给与高官厚禄礼遇,但是自己因为身体不好也没出过什么力,心里一直有愧。

这不现在身体刚刚好了一点了,又碰巧赶上科举在长安设置考点的大事,杨彪身为蜀国三公这一,还是想出把力呢,希望太子、陛下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来负责长安科举考试的考官云云……

说白了,还是想来担任科举考试长安考场的主考官。长安是什么地方?几乎整个北方的核心地带,也是北方的政治、经济核心地带,能来这里参加考试的除了家距离近之外,还都是老牌达官贵人后代居多。

杨家现在已经得势了,杨彪也不再反复横跳,作壁上观了——他也没得横跳了。这不,就想着要为‘国家贡献一点力量了’。

杨彪的理由很正确,也站得住脚,首先他的地位在这里放着呢,位及三公,有他出面不是更能证明世族已经对蜀国彻底忠诚了?再者,杨彪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才学本事的人,当年也是一个少年天才了。

史书对其评价:“少承家学,初举孝廉。”杨彪作为一个孝廉制度下,蜀国乃至整个天下至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让他来做科举制度的监考官,更能说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和普及性!

杨彪是真的聪明,跟自己儿子的小聪明不一样,杨彪是大智慧,他只会在关键时刻出马,一击必杀!他这次专程来到洛阳,其实内心非常自信,他知道太子一定不会拒绝他的,太子需要他这个世家领袖来力挺科举制!

历史证明,科举制和孝廉制是完全不同而且互相排斥的两种选才制度,孝廉可以家天下,科举会产生更多普通家庭但是有才学的寒士!杨彪是孝廉出身,杨家是孝廉制度的既得利者。

他跟张居正、范仲淹这些人不同,他们是召唤出来的不错,但植入身份可都是普通家庭的寒士,所以他们坚持科举制度没错。但是现在的杨彪像是旧时代制度的人,他却愿意为科举制度站队,这足以让天下更多人都愿意接受科举制!

正如杨彪预想的那样,张富没有拒绝的理由,也不会拒绝他!太子当场就答应了下来,并且下令让杨彪担任长安考场的主监考官,其余安排了几个自己人去打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