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 第1577章 都是杨家的人

第1577章 都是杨家的人(1/2)

目录

不过,朱瞻基也是个短命皇帝,朱瞻基死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朝政则由张太皇太后总揽,张太后命所有部门议案,均先经过“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咨议后,再进行裁决。说白了,就是国家朝政都交给三杨,张太后为他们当支柱!

不过,历经五朝的杨士奇,在朱祁镇即位前期,已经过度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他本人也越来越老,人一到老时候,就容易畏手畏脚,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锐气和锋芒。

最终,杨士奇晚年时期,面对宦官王振的擅权,他没有选择硬刚到底,而是默认这样的事情了。再往后,这位历经五朝的大臣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一生已经足够波澜壮阔了……

有后人说,若是杨士奇在朱祁镇时期,能够再年轻二十岁,由他继续担任首辅,可能就不会纵容王振肆意专权了。

也可能会避免朱祁镇被痛骂一千年的‘土木堡之变’,也就可能避免仁宣之治的盛世过早被挥霍一空,甚至也有可能会让大明再强盛若干年……

但历史没有如果,这些所有的如果都只是后人对明朝的憧憬和幻想罢了。毕竟,没有那个朝代跟大明一样,历经三代的盛世,突然之间,一夜就给葬送挥霍完了,安史之乱都不至于如此……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种影响一国之运势走向的事情,绝不单单是一个人可以逆转的。如果真的有人可以逆转,那一定是下面这一位了(下一个超级召唤)!

这还只是杨士奇的政治能力,更别说人家还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呢,他以阁臣之尊的地位,主盟文坛,其诗歌创作之观念,集中代表了“台阔体”诗歌的最高成就,影响了一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除此之外,他还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特别是对于仁宣两位皇帝,毫不吝啬其夸赞,这也是后人研究仁宣之治时候最优先参考的两个重要史学文献……

张富在脑海里简单检索了一下杨士奇的生平,也越发觉得此人不简单,确实是有真才实干的!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了起来。

根据他这几年的经验啊,蜀国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有能力,可以勤恳工作的大臣。蜀国不缺张居正、王安石这种变革家、也不需要魏徵这样的谏臣,这些可能是王朝中期才需要的人才。

前期最缺少什么?确实踏踏实实工作,可以将一个百废待兴之地治理好的人。很显然,杨士奇就是这样的类型,多来几个杨士奇,司州还用自己操心吗?

所以张富是越想越激动,站起身来,问道:“杨士奇现在在哪里?能不能就在司州啊,我也好直接给他安排工作!”

“叮,杨士奇老家就是司州的,在弘农县……”

系统刚说完前半句话,张富直接眼神一寒,打断道:“等一下,司州、弘农县,姓杨……难不成杨士奇也是杨家族人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