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医馆大夫的我加入了锦衣卫 > 第857章 自古无情帝王家

第857章 自古无情帝王家(1/2)

目录

“臣弟(臣)不知。”

七王爷尽管从传旨太监处听到了风声,却也在装糊涂。

汝阳王则是真的不知。

不过知与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对蒙皇而言,都不是那么重要。

“朕这次召你们来,其实不为别的,还是敏敏的婚事。”

听到这话,七王爷下意识看向了九王爷的方向,而这一小动作,自然也被蒙皇看在眼里,就听他哈哈笑道:“王弟这回可是误会了,九弟并非是来给自家儿子争取些什么。”

“哦?那臣弟愿闻其详。”

话虽这么说,但七王爷打心底里是不相信九王爷会帮他儿子说什么好话。

“是这样的,九弟今日来找朕,说他已经为方夜羽争取了许多的机会,为公平起见,理应也给扎牙笃一些表现的机会,免得最后即便是方夜羽赢了,也有人会说胜之不武。”

蒙皇实话实说,没有半点替九王爷委婉的意思。

七王爷听到这话,看向九王爷的目光中,也多出了几分阴毒之色,不过隐藏得很好,又稍纵即逝,所以并未被人察觉。

这哪里是来给他儿子说好话的,分明是将他儿子往绝路上面逼!

扎牙笃的能力比不上方夜羽,这是七王爷一开始就认清的现实,并未因为自己的情感而有所偏袒。

也正因如此,七王爷知道,若是纯以能力表现来分个高下,自家儿子绝对没有半点胜算。

因此,他才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等着方夜羽主动犯错。

可没想到,九王爷竟然识破了他的想法,且向蒙皇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诚然,九王爷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他本就决定了,若是以无错对有错,方夜羽仍是被选为了赐婚的对象,他便要借着没有表现机会,向九王爷发难,从而拖延赐婚的圣旨。

但七王爷并不觉得九王爷今日前来,只是为了有备无患。

想来,他今日真正的目的,还是拖扎牙笃下水。

扎牙笃是他的儿子,有多大的本事,他这个当爹的再清楚不过了。

虽说最近的几个月,对方的确做出了一些改变,可毕竟时间尚短,改变不大,否则他也不会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措施。

更不用说一旦扎牙笃有了表现的机会,九王爷必然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耍一些下三滥的手段,犯错是必然的。

这还是慈悲一些的手段。

若是手段狠辣一些,保不齐对方会趁着这次机会,直接来一个釜底抽薪,一举解决掉扎牙笃这个竞争对手。

一念至此,七王爷看向九王爷的目光也变了,阴毒更加的浓郁,不过依旧隐藏的很好。

而除了阴毒狠厉之外,七王爷的目光中,又莫名的多出了一丝欣慰。

许是想到曾经那个即便是被欺负了,也只会找母妃哭诉的小屁孩,如今也变成了一个懂得动脑思考,同时会耍一些小手段的人物了吧。

不过,七王爷并没有对这点小手段,放在心上,便见他看向了蒙皇,惭愧地笑着:“看来真是臣弟误会了,不过扎牙笃并不精于武艺,恐难当大任,倒是近来勤奋笃学,精研治国安邦之法,以备战来年科考,臣弟厚着面皮,想请皇兄允准其破格参考。”

蒙元的科考,不同于大明,在考试科目上,轻视诗词歌赋,更为看重经世致用之学。

考试对象方面,也要更为宽松。

并没有举人功名的要求,而是: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经明行修之士。

即“德才兼备”者方可以参加考试。

然而这些条件,除年龄一项,剩下的对于七王爷来说,都不是问题,花些银钱,找些关系,便能帮扎牙笃搞定。

唯独年龄,需要请求蒙皇恩典,才不至于落人口舌。

“哦?”

听到七王爷的话,蒙皇深深看了他一眼。

他自然知道这一母同胞的王弟在想些什么,无非是觉得武艺不成,便想着从文学方面动动脑筋。

同时,若他应允下来,为了所谓的公平起见,那么敲定赐婚对象的日子,至少也要延后到来年科考结束。

中间接近一年的时间,变数不可谓不多。

九王爷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脸上的淡然之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微不可察的慌乱。

他显然没有想到,自己明明已经精心谋划,甚至争取到了蒙皇的同意,七王爷竟然还有转败为胜的手段。

若是让对方拖延一年。

这一年里,扎牙笃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方夜羽却要谨小慎微地做事做人。

若是中间七王爷再使些手段,说不定煮熟的鸭子都要飞了......想到这里,九王爷几乎是下意识说道:“皇上......”

但刚一开口,他却大脑一片空白,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可蒙皇已经投来了目光,他又不能闭口不言。

要不,让羽儿也参加来年科考?

九王爷心念一动,乍一想觉得这主意还不错,虽然放弃了方夜羽的一些优势,可也让二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但转念一想,他又放弃了这个主意。

原因无他,那可是科举,不是你才华出众,就能笑到最后。

若真让方夜羽去参加科考,七王爷有一万种手段,让他名落孙山,且还让别人挑不出毛病来。

“九弟,你可是想要说些什么?”蒙皇见九王爷没有第一时间开口,稍有些不喜,但还是问了一句。

“启禀皇兄。”九王爷回过神来,连忙说道:“臣弟以为,文乃小道,我蒙元马背上得来的天下,扎牙笃身为皇族,如何要学那些汉人,去参加科考?”

“九弟说笑了。”

七王爷皮笑肉不笑,旋即引经据典反驳道:“昔日仁宗时期,中书省官员联名上书,称:‘科举事,世祖、裕宗累尝命行,成宗、武宗寻亦有旨,今不以闻,恐或有诅其事者。夫取士之法,经学实修己治人之道,辞赋乃摘章绘句之学。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辞赋,故士习浮华。今臣等所拟,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

“仁宗立即准其所请,并颁下一道诏书。

“并在诏书中称:‘唯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联以眇躬,获承丞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辞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