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这才是要‘捡漏\’的绝品(2/2)
“嘉禾妹妹,这方法对公子哥可不一定奏效呀。”周小雅担忧道。
“我知道,这招得看人下菜碟。”汤嘉禾接口道:“经过这几分钟的接触,我已经对那公子哥了解的很透彻了,他绝对吃我这套。”
“不错,不愧是我的得力干将,几分钟便是摸透了一个男人。”周晓芳赞赏道。
“这还得多亏周姐平时教导有方。”汤嘉禾恭维了一句。
周晓芳笑了笑,正欲开口。
而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道有节奏的敲门声。
“应该是李空儿来了。”周晓芳听着敲门声后,将到嘴的话收回,朝着汤嘉禾吩咐了一声:“嘉禾,去开门。”
随着房门打开,从门外进来两个人。
一个就是刚刚被周晓芳派出去喊李空儿过来的那位,还有一个自然就是李空儿。
随着两人进屋,两人都是朝着床上的周晓芳打了个招呼。
“周姐。”
“空儿,休息会,等会有个任务派你去。”周晓芳开口道。
......
这会的曹子建已经在载丰的房间里了。
只是,由于吴其洲还在跟载丰因为那件慈禧印章的事在还价,使得没什么事做的曹子建正发动心如明镜能力观察着周小雅的房间。
不管是汤嘉禾跟周晓芳汇报的情况,还是李空儿的出现,都被曹子建尽收眼底。
“吴老板,总之,这印章低于九千五百大洋,我是不会考虑出手的。”载丰这句话,好似最后的通牒一般。
其实,在他自己看来,他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了。
如果真的想低价出手的话,当初黄承乾让他三万大洋卖赵佶的《写生图》和慈禧印章的时候,他就选择卖掉了。
只是,吴其洲显然不吃他这套,开口道。
“金老板,希望你能再好好考虑一下,六千三百大洋,是我能出的最高价了。”
磨了这么久的载丰也是没了耐心。
见双方实在有些谈不拢,索性让薛总管将印章给先收起来,回头在另寻其他买家。
吴其洲看着这一幕,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没有强求。
因为载丰的价格,让他根本没有什么利润空间。
作为一个地道的古董商人,既然没有利润,那买回去吃灰嘛?
“老爷,下一件要拿什么出来?”薛总管将印章重新放回到柜中之后,回头朝着载丰询问道。
“那幅字画最后在拿出来。”载丰答道。
薛总管露出了然之色,这就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
这盒子的大小跟刚才装慈禧印章的盒子差不多。
“难道又是印章?”曹子建心中这么想着。
但是随着盒子被打开之后,曹子建双眸爆射出一道精光。
因为其内装得并不是印章,而是一个瓷碗。
该碗器形雅正,弧壁浑圆。
以粉红釉为底色,融合中西艺术风格,器身外壁绘四组开光花卉纹。
妙笔下,这些花卉或含苞、或盛绽,或待放,渲染细腻,纤瓣柔叶姿婀娜,意雅趣真。
“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曹子建暗道。
要知道,粉红底色釉极其容易受窑温影响,稍有不慎即会发灰或褪色,成品率极低?。
而且这种料主要依赖黄金微粒显色,故成本高昂且调配工艺复杂?。
最最主要的还是,粉底红地珐琅彩存世量极其稀少。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朝粉红地珐琅彩瓷一共也才烧制了数十件而已。
且每一件都还是康熙亲自参与设计的。
“二位,谁先上手过目?”薛总管朝着曹子建和吴其洲问道。
“这位公子先吧。”吴其州主动要求道。
之所以让曹子建选择先上手,并不是吴其洲出于好心,而是在当今这个古玩行,有一个传统。
即“玩画不屑瓷、鉴瓷不研画”。
指的是专注于书画收藏和研究的人,往往轻视瓷器工艺的价值。
而曹子建刚刚表现出对华国字画这么了解的程度,显然,在吴其洲看来,对瓷器肯定知之甚少。
然而,让吴其洲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个传统,早在21世纪被摒弃的干干净净了。
因为不管是书画研究者,还是瓷器鉴定家,为了避免在艺术价值判断中出现片面性。
书画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瓷器纹饰对绘画技法的借鉴,而瓷器鉴定者也会研习绘画语言。
更别提曹子建了。
对于对方的‘客气’,曹子建也没矫情,这就率先将那个碗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了起来。
“这小子看这瓷碗的动作和细节....”看着曹子建的动作,吴其洲心下惊愕。
他发现曹子建是多角度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依次观察口沿、腹部、底足,并逆光检查釉面透光性。
不仅如此,居然还懂得用指腹感受釉面是否温润。
单单几个动作,就足以看出,对方的专业。
此刻曹子建哪顾得上吴其洲的心中所想,他现在一门心思全在面前的瓷碗上。
他发现,该碗的底款居然还是罩双方框,红料底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宋体款。
这个红料书款让曹子建得到了诸多的信息。
要知道,康熙中后期的御瓷,可都是可都是蓝料双方框。
此碗明显是康熙年间珐琅作早期御瓷,属于是第一批。
但早归早,该碗胎佳色雅,艺技精湛,远胜试验雏例,极其珍罕。
像这种稀世之珍,属于是市面上压根就见不到的宝贝。
也是曹子建来载丰这里真正要‘捡漏’的目标。
不过曹子建也清楚,以载丰对清宫史的了解程度,肯定也知道这件粉红地珐琅彩的昂贵。
所以,对于这件碗的报价,应该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