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 第六百三十章 ——大汉的内忧外患

第六百三十章 ——大汉的内忧外患(2/2)

目录

也是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其实刘协才真正感受到了这天灾的威力到底如何。

从和熹邓太后执掌朝堂,也就是孝和皇帝刘肇驾崩之后开始。

延平元年殇帝继位,而这也是大汉崩殂的开始。

当年世祖光武帝刘秀靠着天降陨石从而开始了自己光辉伟岸且传奇的一生。

而在殇帝继位之后,这大汉也同样是由陨石开始了自己的落幕。

四颗陨石坠地,直接砸在了这大汉的土地上,不知道死了多少百姓。

紧跟着便是大河决口,不仅仅是黄河决口这么简单,这一场大水直接导致了三十七个郡国发生大规模水灾!

三十七个郡国...大汉满打满算当初才有多少个郡多少个郡国?

这一场大水几乎波及了小半个大汉。

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场罢了。

自此大汉连续六年爆发大规模水灾,而和熹邓太后更是连续十年开仓放粮,最终的结果也不过就是保证了...这个局面没有彻底崩殂罢了!

因为天灾之外,除了百姓民不聊生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祸!

其中人祸还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而为之的人祸。

另一种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人祸。

其中故意而为之的人祸,用刘协当年的话来说就是。

在这个胡扯蛋一样的时代,虽然朕很不愿意承认,但必须要承认,相比较于赈济灾民这件事情。

曹孟德的那种让百姓拼了命的劳作屯田,其实才是渡过灾难的最好办法!

嗯....这件事情还得到了郭图和贾诩等人的广泛认知。

之前的刘冯并不了解,也不明白。

但随着他治理国家的时间增多,在诸葛孔明的辅佐下,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这种说法。

只因为,赈济灾民的粮草根本就到不了这些灾民的手中。

当初在读史书的时候,刘冯就曾经问过这件事情,为何很多被称之为明君的帝王竟然没有赈济灾民的记载。

而一些赈济灾民的帝王则是被称之为仁义而非是明?

直到后续的事情他才明白了过来,因为赈济灾民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很无耻的事情。

而且赈济灾民的钱粮...这最好是永远都不要批下来!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在这个时代虽然很不希望说出口,但无论是刘协还是刘冯,身为皇帝他们必须要明白一件事情才行。

那就是赈灾的钱粮什么时候才会到那些灾民的手中?

不管朝廷调配过来了多少赈济灾民的东西,除了最开始的米粥之外,哪里还有什么后续可言?

如果都给了灾民,那些负责赈济灾民的官员还有世家豪族们他们还要不要吃?

他们还要不要拿?

甚至于,如果说赈济灾民这件事情变得轻松了下来,如果说朝廷的赈济很容易就会批复下来。

那么就算是这天气不错,没有什么天灾都会主动弄出来一些灾难。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可以减免税赋,就为了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说实话,除了朝廷自己,谁不希望这朝廷能够减免自己地方的税赋,能够让自己缓一缓?

能够让自己日子过得好一点?

能够让他们发一点财?

甚至就连那些普通百姓,难道他们就不想?

他们就不会琢磨这件事情,这对于那些靠着和世家豪族勾连在一起的百姓。

他们就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的想法?

有,当然有!

而且....刘冯后续还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真的有了天灾会如何?

为什么大汉这四百年出了那么多的明君,从太祖高皇帝,到文景,到孝武,到孝宣....

最后到明章二帝,到孝和皇帝,哪怕是后面大汉还有中兴之模样。

这么多的明君,为什么最后还是让大汉崩殂了?

仅仅是连绵不断的天灾?

不,是天灾之后的人祸!

因为在天灾之后....就没有人傻乎乎地去告诉朝廷,这天灾降临了!

什么是天灾?

地龙翻身,水灾蔓延,旱灾来袭,蝗灾爆发....

这些等等等等最多也不过就是降下来几颗陨石罢了。

百姓们没有了粮食,缴纳不了税赋,可是他们就真的没有油水了么?

他们还有祖上传给他们的宅院,还有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还有自己的妻女,甚至还有自己的这条命!

朝廷的赈灾立刻下来了,那这些东西不就还是他们的么?

正所谓牟利牟利,只有在这种事情才会有牟利的机会啊!

一斗陈米粮敢换一亩田地,平常的时候,他们会有这个机会么?

等天灾爆发之后过一段时间,这地方上的诸多豪强豪族也就将自己该得到的油水都得到了已经。

心善的自然也会再换一副模样去赈济一番,最后落下一个好名声。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种倾家荡产要帮助灾民渡过灾难的。

有,当然也有。

但杯水车薪罢了!

真正的世道就是这么黑暗和无奈,所以这种人祸应该说是什么呢。

只能说是某些人有意而为之罢了。

没有人会想到,这大汉的天灾会持续百年之久,会波及到整个大汉,几乎让大汉没有一处漏网。

百年间,大汉十三州又一部,这才出现了连绵不绝的灾民流民。

当这件事情真正爆发出来的时候,大汉想要改变,已经是来不及了。

而那一个叫做张角的男人,也终于将大汉的这张表面光鲜亮丽的桌子,给直接掀翻了。

从此,大汉迎来了乱世,而世道也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到了这个时候。

不过,这只是人祸之中的一点。

在这人祸之中,还有第二种情况,那就是不小心的人祸。

这一点上,其实还会是可以算在当年和熹太后的身上。

当年和熹太后为了大汉的确是费尽了心力,只可惜.....她对大汉,对大汉的百姓太好了。

导致了,这大汉最终出现了天大的问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