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目光温和而坚定(1/2)
李辉站在车间的一角,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着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
他深知这些老工人是工厂的宝贵财富,他们丰富的经验对生产至关重要,只是面对新的设备和系统,需要一点时间去调整和适应。
想到这儿,他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没过多久,李辉就组织了专门的培训活动。
他站在培训室的讲台上,目光温和而坚定地看着台下围坐在一起的工人们,声音洪亮却又不失亲切地说:
“各位老师傅、工人们,我知道这些新东西对大家来说有些陌生,可能操作起来会有些困难。
咱们工厂要想进步,这新设备、新系统的熟练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所以,从今天起,我会和我们的技术团队一起,手把手教大家操作,一定要让这些新东西成为咱们生产的好帮手!”
培训活动正式开始后,技术人员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深入到各个车间,与工人们一对一、面对面地交流学习。
在车间的这个角落,一位技术人员正耐心地教一位老工人如何操作新设备的分拣系统。
老工人看着那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指令和图标,眼里满是疑惑,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小同志啊,这看得我脑袋都晕啦,这可比以前复杂多了。”
技术人员笑着安慰道:
“师傅,您别担心,刚开始是会觉得复杂,咱们一步步来。您看这个,这是用来设定分拣物品规格的,您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数字就好。您试试,要是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说。”
老工人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颤抖着手指在屏幕上点了几下,输入了相关的数字,然后紧张地看着设备。
当设备准确地完成分拣动作后,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就像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一样,拍了拍技术人员的肩膀,感慨地说:
“哎呀,还真是不错!这东西虽然看着复杂,学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而在另一个区域,技术团队正在指导工人们使用新的控制系统。
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对着操作面板,详细地讲解着每一个按钮和控制滑块的功能。
一位老工人听得十分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技术员的一举一动,同时还时不时地提问:
“这个滑块是不是控制设备速度的?那这个按钮又有什么作用呢?”
技术员笑着回答:“师傅,您的理解没错。这个滑块确实能调整速度,不同颜色的区域对应的速度范围不同。而这个按钮呢,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来紧急停机的,这样能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经过技术人员们的悉心指导,工人们对新设备和新系统的理解逐渐加深,操作起来也越来越熟练。
但李辉觉得还不够,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培训时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工人们完全掌握的。
于是,他们还制作了详细的操作手册。这些手册涵盖了各种设备和新系统的详细介绍、操作步骤、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内容。
手册的设计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即使是不太擅长阅读文字的工人也能轻松理解。
在培训活动结束后,李辉亲自将制作好的操作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工人手中。
他真诚地对工人们说:“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这手册就放在你们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吧,工作之余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多熟悉熟悉。这可是我们技术人员的心血,希望能帮到你们。”
工人们接过手册,纷纷点头认可:“放心吧,李主任,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在技术人员的手把手指导和操作手册的辅助下,工人们的操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新设备改造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清晨六点,车间还沉浸在一片朦胧的薄雾之中,那雾气像是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薄纱,朦胧而静谧。
李辉早已站在那台Z35摇臂钻床旁,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
他那专注的眼神紧紧盯着面前的钻床,仿佛在与这冰冷的机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他先是利落地拆下了防护罩,随着“咔咔”的几声轻响,防护罩被稳稳地放在一旁,露出内部密密麻麻的齿轮组和操纵杆。
那些金属部件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冷冽的光,仿佛是一群蛰伏的钢铁巨兽,正等待着被唤醒。
“今天咱们就从最基础的‘三点定位法’开始。”
李辉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抓起操作手柄。
他的手宽大而厚实,手指上因为长期的劳作而略显粗糙,关节处甚至有一些细小的纹路。
只见他微微低下头,眼睛紧紧盯着手柄,神情专注而又认真。
他双手握住手柄,轻轻一转,手柄便在手中灵活地转动起来,带动着钻床的部件微微颤动,发出“咔咔咔”的金属撞击声。
这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着,如同沉闷的战鼓,敲打着每个人的心。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嗖”的一声冲向天空,叫声在车间上空盘旋了几圈后,渐渐远去。
老钳工王德福此时正蹲在地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膝盖上摊着一本已经泛黄的《机床操作规程》,纸张因为长时间的翻阅而微微卷曲,书页的边缘还有一些磨损。
他眯着眼,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那眼神却格外锐利,不放过李辉动作的任何一个细节。
他凑近观察着,身体随着李辉的每一个动作轻轻晃动着,仿佛他也置身于那高速运转的钻床之中。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工作服上比划着,像是在心中模拟着刚刚的动作。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脸上的皱纹因为思考而皱得更深了,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沙哑:
“李工,这摇臂升降的卡槽...比我们用的老式扳手省力三成不止吧?”
“关键是找支点。”
李辉听到王德福的提问,没有回头,只是简单地说完这句话后,突然松开手柄。
那手柄在他的手中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自由地落了下去。
摇臂也跟着缓缓下垂,金属部件与导轨之间摩擦发出悠长的叹息,仿佛是这台古老钻床的轻轻地哀鸣。
李辉指着摇臂上的注油孔,目光中带着一丝认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望:
“看见这排黄油嘴了吗?每班加注二两锂基脂,就能减少三分之一的磨损。”
说着,他从工作台上拿起一把螺丝刀,动作娴熟而又稳重地将螺丝刀对准注油孔,轻轻一转,螺丝刀便深入了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