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章 全是混蛋(2/2)
“他请您去晋州城下。”斥候说道。
“神经病啊!”路朝歌说道:“我和他们也不熟,见面也没什么可聊的,就算他们想投诚我也不敢要啊!”
“你回来的时候,你们谢将军已经开始攻城了吗?”路朝歌问道。
“没有。”斥候说道:“我们谢将军说了,晋州城他不想进攻,就想留下一部分人围住他们,然后他领兵去冀州,协助冀州方向的进攻。”
“那得消耗……”话说到这里路朝歌停了下来,看向那名斥候:“晋州城里面是不是出事了?”
“是。”斥候说道:“晋州城守军将军,将晋州道所有存粮全部集中到了晋州城,把城内的妇女孩童全部扔在了城外,只留下了军队和青壮。”
“晋州现在的情况怎么样?”路朝歌问道。
“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斥候缓缓的吐出了八个字。
路朝歌现在明白了,谢玉堂为什么要围死晋州城,他就是想活活饿死城内的那些王八蛋,就因为他看见了晋州道的惨状,他才会如此做。
“谢玉堂还有多少军粮?”路朝歌问道。
“也不多了。”斥候说道:“谢将军只留下了七日军粮,剩下的全都给了那些百姓,可根本就不够。”
“混蛋。”路朝歌一脚踹翻了眼前的沙盘:“回去告诉谢玉堂,把于景泽和卢建霖这两个王八蛋给我活活打死。”
“是。”斥候应了一声赶紧撤了出去。
“康嘉福,把你手里的辎重营给我派出去,向晋州方向运粮。”路朝歌说道:“晋州不能再死人了。”
“我去调派。”康嘉福说道:“少将军,别气坏了自己,我现在就往晋州方向运粮,交给我。”
“好。”路朝歌看了一眼摆在自己案几上的饭菜,有肉有菜还有一条不小的浑河鱼,可此时他根本就吃不下去。
就算是在凉州最艰难的时候,也未曾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惨状,可今天却在晋州发生了,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了。
“魏子邦。”路朝歌冲着中军帐外喊了一声。
“少将军。”魏子邦走了进来。
“给长安城发消息。”路朝歌说道:“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往晋州运粮,大批量的运粮,十日之内我要见到第一批粮食抵达晋州。”
“是。”魏子邦赶紧应了一声。
“我亲自写封信。”路朝歌沉思了片刻,来到了案几前,让魏子邦将饭菜端下去,随后开始写信。
差不多一刻钟的功夫,一封信写好,交给了魏子邦:“连同消息一起送到长安城,十万火急。”
“是。”魏子邦接过了信,又将饭菜端到了路朝歌面前的案几上:“少将军,吃口饭吧!你这几天本来就没休息好,若是在不好好吃饭,身体扛不住。”
“赶紧去送消息。”路朝歌说道:“我还死不了,可晋州百姓扛不住了。”
“是。”魏子邦也不再多说,转身出了中军帐。
路朝歌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眼前的美食,主要是放在平时,他早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了,可现在他是一点食欲都没有。
‘易子相食’这四个字,他只在史书上看到过,他真没想到,这四个字就这么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甚至距离他还并不远。
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定要屠了倭国,就是不想这样的情况出现,可终究还是发生了,虽然这不是倭国人造成的,可这些人比倭国人更可恨,那都是他们治下的百姓,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拿起筷子又放下,放下之后又拿了起来,挑了一口米饭塞进嘴里,可此时他根本就吃不出大米的香,每咀嚼一下都是一股苦涩的味道。
“啪嗒……啪嗒……”两滴眼泪滴落在案几上:“为什么,为什么对自己的同胞都这么狠,哪怕你给他们留下一点活命的口粮呢?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啊!”
路朝歌能接受你坚壁清野,毕竟这都是打仗闹的,他路朝歌也有责任,可是他接受不了你把所有的粮食都收走之后,让这些老弱妇孺自生自灭。
安排好向晋州运粮事宜的康嘉福返了回来,想向路朝歌汇报一下,可刚掀开门帘,就看见路朝歌滴落的泪珠,别看他就剩下一只眼睛了,可人家眼神好的很,他赶紧又放下了门帘退了出去,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打扰路朝歌。
魏子邦刚好回来,看到了退出来的康嘉福:“将军,你怎么不进去?”
“你也别进去了。”康嘉福说道:“等一会吧!”
“怎么了?”魏子邦问道。
“少将军呐!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家人、百姓和国家活着了。”康嘉福叹了口气:“这次晋州的那些官员,有一个算一个,从上到下一个人也别想活。”
“真没想到,他们居然敢干的这么绝。”魏子邦也叹了口气:“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就算是当年南疆被攻破,那些官员霸着粮食不给我们,好歹是保证我们都活了下来。”
“你庆幸吧!”康嘉福同样叹了口气:“当初领兵去南疆的是少将军,但凡换成朝堂上的某个人,你们现在的日子都不会这么好过喽!”
“那是。”魏子邦说道:“南疆百姓到现在都念着少将军的好呢!现在在南疆,少将军的生祠比陛下的都多。”
“百姓啊!”康嘉福说道:“永远都是最知道感恩的。”
李朝宗和路朝歌这哥俩狠不狠?
两人杀起世家大族来那绝对不会手软,可是在对待百姓上面,两人是竭尽所能,只要能给到百姓身上的好处,两个人想都不想,就单说着开设学堂,未必真的能培养出多少不世出的人才来,可是这对于百姓来说就是有好处,那两个就不遗余力的干了,每年投进去的钱海了去了。
人家哥俩在乎吗?
人家不在乎。
建设学堂也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只不过是为了开民智罢了,而且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让孩子都去了学堂,那家里的大人就能腾出手干更多的事情,也可以给家里带来一份收入,日子也就越来越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