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角色没有大小之分(2/2)
郑文静拍了拍柳芸的肩膀,说道:“别担心,谁都有第一次,没有谁第一次独挑大梁就能完美无瑕的,再说了,你的演技也没有自己说的那么不好,不然制片厂也不会挑你来饰演女主角。你加把劲,没事儿的时候多研究研究剧本,好好演,一定能把这部戏拍好。”
柳芸抿着唇瓣,心里还是很不自信。
她怯生生的看着郑文静,说:“那文静姐,我没事的时候能来找你吗?我看过剧本了,里面咱们俩的对手戏很多,我想提前跟你对对戏,找找感觉。”
郑文静爽快答应,“可以呀,反正我在家里也是一个人研究剧本,你来了咱俩一起研究,说不定更有灵感呢。”
柳芸高兴起来:“文静姐,谢谢你,那我明天上午拿着剧本来找你。”
“好。”
第二天上午,柳芸如约而至。
她的演技不错,只是灵气上有些欠缺,但她是个很刻苦的姑娘,在一遍遍的对戏当中,郑文静能感觉出她的渐入佳境,进步特别的明显。
在对戏的过程中,她也被激发出了好胜心,两人演的有来有往,也越来越投机。
此后的日子里,柳芸一有空就来家里找郑文静对戏,有时候碰到季平在家,季平也会指导她们几下,给她们讲讲戏。
等到元旦那天,《蝶恋》开机,两人到了剧组,更是直接住到了一起。
这会儿演员的地位还不高,剧组的工作人员和主角、配角,不分大小,统统都是住的双人间。
郑文静和柳芸的关系在最近半个月的对戏中突飞猛进,已经成为要好的朋友,所以分房间的时候,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和对方同住。
就这样,白天两人在现场演戏,晚上回到房间之后又在房间里对戏,白天黑夜形影不离,亲密的叫季平都吃了醋,戏称:“你们俩现在更像是夫妻,我倒是成了外头的那个了。”
郑文静无奈的瞥了季平一眼,嗔怪道:“说什么呢。”
柳芸则是挽着郑文静的胳膊,笑嘻嘻的说道:“谢谢季导演的认可,你现在确实比我更像文静姐外头的那个哈哈哈哈。”
柳芸的这番话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没人当回事,笑过之后就揭过了话题。
《蝶恋》一共拍了四个月,郑文静是女配角,戏份的比例吃重不多,倒是不用全程跟组。
过完年,季平把她的戏份压缩到了一块,三月中旬就拍完了全部的戏份。
正好,三月底沪城制片厂的电影《越洋来电》在拖延了半年之后,终于正式开机,郑文静离开《蝶恋》剧组,便收拾了行李前往沪城。
郑文静对《越洋来电》这部电影期待颇高,但真正到了剧组,才发现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
因为电影是沪城制片厂跟香江的影视公司合拍的,剧组里实际上是有两套班底的,双方互相抱团,虽然是合作,但暗地里又隐隐对立。
并且两边的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
香江来的演员住在市区的涉外饭店,一晚上就要十几块钱。而郑文静跟沪城制片厂的演员们却住在剧组附近的普通招待所。
工资待遇也不同,郑文静作为女主角,一天的工资只有三块钱,而香江的演员,就连饰演男主角助理的男N号,一天的工资都有五十块钱。
郑文静理解两地的收入水平有差距,工资有两套标准也很正常。
她虽然心里难受,觉得很不平衡,但现实就是这样,她能说服自己接受。
但最让郑文静无法容忍的是,剧组就连吃饭,都有两套标准。
每次吃饭的时候,香江的那群演员就跑去一个房间里,一开始郑文静也没有多想,但是在跟饰演男主角助理的那个男演员聊过天之后,得知香江演员的工资很高,郑文静就留了个心眼,特地在饭点的时候,借口要跟男主角对戏,跑去了香江演员吃饭专门的房间里去看。
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香江演员们的伙食太好了,比她家过年吃的都好。
郑文静作为电影女主角,吃的是大锅菜,主食有时候是馒头,有时候是米饭,偶尔还有窝头跟咸菜疙瘩。
香江演员的伙食却是每顿有菜有肉,荤素搭配,特别讲究。
郑文静当时就受不了了。
当着香江演员们的面,她没有表现出来,事后才找到电影的导演,问她:“导演,我们内地的演员到底哪里不如香江的演员?工资住宿的待遇不一样我就不说了,毕竟两地的收入差距确实很大,人家的工资肯定要对标香江本地的收入,咱们比不了。可为什么就连吃饭都搞区别对待?”
导演对此也很无奈。
他能理解郑文静的委屈和愤怒,心平气和的解释说:“这都是香江那边要求的,人家在合作之前,就提前把待遇什么的都说好了,我也没办法。剧组有两套班底,各自负责各自的一方,咱们内地这边条件不好,确实只能做到这样,你要是觉得不公平,可以去找他们去谈。”
导演这样一说,郑文静便哑口无言了。
毕竟内地剧组的伙食一直都是这样的,大锅饭,不管是主角还是群演,吃的都一样,真正的人人平等。
她以前没觉得不对,只是见香江演员吃得太好,才产生了心理不平衡。
郑文静心里虽有不满,但也明白导演的难处。
而连导演都无能为力的事情,她自己作为一个小演员,更是没有任何办法。
郑文静只能将委屈和不满咽进肚子里,将精力投入到演戏上面。
好在香江的演员还是敬业的,虽然双方在表演风格存在差异,一方说普通话,一方说粤语,沟通也不太方便,但磕磕绊绊的到底是顺利的把这部电影拍完了。
《越洋来电》三月底开机,经历三个半月的拍摄,终于在七月初顺利杀青。
至此,一九八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
也是在这一年的夏天,云乔结束了自己三年半的大学生活,顺利从首都中医药大学毕业。
毕业之后,云乔拒绝了组织上分配的工作。按照前几年的计划,回到沪城开私人诊所。